第九十一章 物侯之异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笔趣阁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九十一章 物侯之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一章 物侯之异

  对于这种不科学的事,杨华也以为只是无稽之谈,可听了正主郑重其事的讲述之后,他才知道邹衍吹律不仅没有丝毫的迷信色彩,反而是件极具科学精神的事情。

  作为周王室极为重要分封国之一,燕国当然要用周历尊周正,可正是因为这样,给燕国带来了极大的困挠。

  燕国地处华北平原北端,气候相比黄河中下游及关中要寒冷得多。因为纬度的不同,如果按周历该播种的时候,燕国的冰雪都还没化尽。

  换而言之,除了少量南方的土地,燕国的绝大多数地方都不适合用周历来指导生产,这也是一直以来燕国国力不及中原各国的原因之一:农业这个根本极为薄弱。

  唯一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的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可使用历法是臣服的标志,周室强大之时燕国哪敢有这种念头。

  凑合着使用周历,又或让农人自由发挥,燕国的农业一直都极为混乱,有时播下的种子刚发出嫩芽,一场寒流之后便全数冻死了。看似只损失了一些种子,可对于贫困的农人来说,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也正因如此,燕国虽然弱小,却与齐国、赵国、中山国多有领土纷争,因为这些土地对于燕国来说,实在太过宝贵,是燕国唯一可以照着周历进行农业生产的救命之地。

  周王室衰落了,各国都可以明目张胆地抛弃周历而不担心受到惩罚。可燕国同样虚弱不堪,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来完成修订历法这样的大事。而其他国家只会欢迎燕国使用自己的历法,哪里会愿意帮助其制订一套量身打造的历法。

  这个困扰燕国数百年的问题,直到遇上邹衍才迎来了一丝曙光,这也是燕国君主如此礼遇的主要原因。

  邹衍吹律,实际上就是邹衍根据燕国的实际情况,重新找寻物候的规律,以此来指导气候有别于中原的燕国进行农业生产。

  寒谷便是其第一份实验田,所谓的寒谷并非终年积雪,只是到了中原已经可以播种的时节,那里仍然积雪覆盖,而解冻之后,又后有数次反复,不掌握其规律根本无法进行耕种。

  正是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丰厚的天文历法积累,仅仅一年,邹衍的实验便成功了,寒谷在燕国的历史上第一次顺利地收获了成熟的黍。

  可以想见,国土辽阔丝毫不逊于中原各国的燕国,其大量像寒谷这样的“鸡肋”之地一改之前农业薄弱的局面之后,国力必然会大涨。

  邹衍吹律无疑是为燕国送上了一份重量级的强国大礼。

  可惜,作为一名“方士”,历史并不会记载他这件堪称创举之事,甚至连强燕的功臣里也不会有他的名字。

  在坐的诸国星官却明白其中的份量,无不回以肃然起敬的神情。就连同席不明所以的各国权臣勋贵在听了本国星官的解释之后,神色也极是复杂,毕竟他国的强盛绝不是本国之福。说到最后,邹衍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北物候之异?

  盖天说和浑天说似乎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论知识和经验又没谁可以凌驾其上,所以他的问题并没有一人敢接。

  杨华倒是知道答案,可目前他还没有发言的资格,况且要解释清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一两句能够说清的,那得推翻目前的很多东西,重新认识这片天地。

  其后,赵国的尹皋也有类似邹衍的发现,只不过只有发现,没能像邹衍这样重新找寻规律而进行突破而已。

  赵国的南北差异也非常大,甚至连朝中大臣也分为南北两个派系。

  北方大量的领土并不适合按周历来进行农业生产,只是赵国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向北方强敌学习,发展畜牧业,这也成为其胡服骑射的重要诱因。

  可这个办法并不完美,直接导致了赵国粮食储备远远落后于中原各国,平时问题倒不大,可一旦发生相持不下的连绵战争或者灾害时,却会成为一个致命的“隐疾”。赵国之所以迁都邯郸,其实也是想开发华北平原来改善自身的不足。

  尹皋的发言颇有些战战兢兢,偶尔还略有哀怨地望向邹衍。

  虽然也是老资格的星官,且完全凭真材实料坐上今天的位置,可他与邹衍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邹衍可以吹律而谷生,他却没有这个能力。以赵国对粮食问题的敏感,他几乎已经知道自己回国后会有什么样的境遇。

  若是耗上二三十年,他也不是没有把握制订出一套适合赵国北方的历法来,可以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他可是一点也不能出错,只要出错一次,不要说他,连赵国也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心情如此沉重,让尹皋的发言比起之前的三个就显得平淡无奇。不过杨华倒是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出彩之处:赵国由于自身的原因,对于盆地气候的研究走在了各国之前,同时对山脉的阻隔作用认识也更为深刻。

  尹皋之后便韩国摆灶和吴国子韦也先后发言,不过因有明珠在前,二人又是亡国降臣,其表现连尹皋也大为不如。

  眼看时间要到午时了,终于轮到了杨华最感兴趣的秦国尸佼。尸佼本是魏人,身形高大,一身秦人朴素的打扮,可他的发言却令杨华大失所望。

  尸佼先是向东道主魏国的款待表示感谢,又对石氏岁星法大加赞赏,颇有秦国愿意行此法之意,对自己的研究发现一句也没有,就连杨华熟知的那句“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也没出现。当然,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后人其实颇有争议,但出现在流传于世的《尸子》一书中却是无可置疑的。

  怎么说也是个“子”啊,怎么这就完了?看着尸佼心安理得地结束发言,杨华的嘴巴张得都快能塞下一个鸡蛋了:如果要评最逊星官,不用等后面的人发言,铁定要颁给尸佼。全程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尽拍魏国马屁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6.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6.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