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星官大会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笔趣阁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六十三章 星官大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三章 星官大会

  师徒二人一见面,苌弘竟然有些扭扭捏捏的,一幅难以启齿的样子。杨华再三相询,他才不得不道出来意:此行是专程来借钱的。

  杨华并非吝啬之人,开口的又是他尊敬的老师,当即便取出十金奉上,直言是学生孝敬。

  苌弘接过金饼,叹了口气,这才道出原委。

  原来他是要前去安邑参加五年一度的星官大会,可惜囊中羞涩,竟然连路费也凑不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来找杨华。

  照理说苌弘拥有下大夫的职位,本不该如此困窘,可他是刘氏的家臣,被借用到周室掌管星相祭祀。

  一直以来,他都属于无封地的“名义贵族”,维持生计的俸禄都是出自刘氏,周天子自然从不出一分一毫。刘氏此番举族离国,自然就把所属的家臣也一并带走了。

  可是苌弘当初去做刘氏的家臣本来就是想要接近周天子,真正想要尽忠的对象并非刘氏而是周室,不要说此时正值国丧的特殊时期,就算放在其他时候,他又哪里愿意跟随而去。

  如此一来,他本就不多的供给就断绝了。

  继位的姬延为了老周王的丧礼早就焦头烂额,哪里拿得出一分一文。苌弘日常开销倒是不大,奈何收入也完全与身份不符,根本没什么积存,勉强度日倒罢了,一旦有其他开支,立刻便捉襟见肘了。

  若是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只怕等到老周王下葬之时,他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哪里还有余钱充作盘缠。

  一听到星官大会四个字,杨华顿时来了兴趣。仅从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绝对是一场各国星相大家云集的盛典,天文学可是他最感兴趣的业余爱好之一。

  若要说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恐怕也就只有稷下学宫的争鸣大战了。

  路费有了着落,苌弘脸色稍缓,又一一道出星官大会的由来。

  说起来星官大会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夏启不遵禅让,用武力打败伯益之后继位,开启了家天下的大门。随后更不断强力镇压任何敢于反对自己的部落。一边征伐反对者,一边也对顺从者进行安抚,颁行历法就成为其中的手段之一。

  人类社会从以狩猎、采集为主转向农业耕种之后,历法的重要性便越来越显著。农耕的收获比较稳定,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丰收的基础上。

  农夫需要劳作一整年才能有所收获,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后果,而且难以弥补,所以能够让天时物候与农作物的规律相吻合便尤为重要。

  人类对天文和历法的观测由来已久,夏朝建立之后,在之前的黄帝历和颛顼历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夏历。

  夏历以朔望定月,再以阳光射入角度辅以二十四节气,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一年大致在366天,从某种程度上已经一套比较完善的阴阳合历了,以至于从汉武帝后几千年里,华夏文明的历法虽然不断修正,朝代更替后都要颁布自己的历法,但无一例外均采用了夏正。

  正因为历法的重要性,颁布历法便成为权力的象征,遵循历法也是表示臣服的重要内容。所以从夏启开始,定期召集各国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传授历法便成为王朝正统性的重要标志。

  其后商有殷历,周有周历,但这一形式都得以保存下来。从汉朝开始,赐与历法更是对周边蕃属国认可的重要标志。

  周室东迁,王权开始衰落,特别是在伐郑受辱之后,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周室的地位不再受到诸侯尊重,派遣星官表示臣服的国家自然越来越少。

  其后更因周室的财政状况日渐窘迫,以致于无力承担举办大会的开支,这一传承千年的星官大会竟因此中断了数十年。

  随着诸侯争霸的激烈,崛起的强国对各自正统性的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几十年没有对历法进行修正,误差已经越来越明显,中断的星官大会才在别有用心的强国操纵下再度召开。

  只是目前的天下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能够力压群雄的局面,经过商议妥协之后,便由几大强国轮流举办。此时的周室已经不再是主持者,彻底沦为参与者,甚至很多时候主办国都不屑于向周室的星官发出邀请。

  苌弘执数周室之后,由于其在天文星相上的深厚造诣,第一次主动参加便名噪一时。

  各国虽然不再尊重周室,但各国的星官却不敢轻视苌弘,周室这才重新在星官大会上找到了稳定的位置,任何一国举办都不敢忘却这位博学渊长的重量级人物。

  诸侯不朝,甚至连天子的丧礼和新王继位也不闻不问,星官大会这一维护周室正统地位最后的阵地当然是苌弘不能放弃的。

  虽然正值老周王丧礼,但魏都安邑离王城并不远,若以轻车疾行,三天的会期加上来回的时间也不超过二十天,这段时间并没有重要的丧礼仪式举行,足以令苌弘安排妥当。是以即便没有了刘氏的支持,苌弘也势在必行。

  稍稍问了一下星官大会的内容,杨华不由得心痒不已:这简直就是自己以前参观天文展的古代版。

  三天的会期一般前两天是由各国星官阐述自己最新的发现和心得,再进行辩论答疑,最后一天则颁布历法,敲定未来五年的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古人以二十四节气区分季节,但由于地球实在太不老实,不仅要公转、自转,连自转轴都要发生变化,立身地球而不自知,观测手段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苦苦摸索其中的规律。虽然地球的自转轴两万六千年左右才变一周,可日积月累之下就会造成巨大的误差。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对自己身处的地球也谈不上完全了解,可也已经发现地球的自转甚至不是均匀的,不仅长期有着减慢的趋势,更有着周期性和不规则的变化。

  要想真正掌握地球的奥秘,恐怕还要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至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更是只掀起了面纱微小的一角。

  这也着实为难古人了,要在远没有摸清地球运行的真面目和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制定出一套符合四季变化的历法来。

  经过三代上千年的发展,若没有根本上的突破,历法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可供改变的了,所以最后一天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测量和计算冬至点。

  冬至点定下来,天上二十八宿围成一周就是三百六十度,再考虑每一宿所占角度不同,两个冬至点之间,每十五度就是一个节气。

  正因为历法的计算如此复杂,所以要懂得古代历法,不仅要懂天文,还要明干支,知阴阳五行,精于算学。

  一般人想要滥竽充数也是不可能的,各国的要害机构一般都会交给亲信之人,但唯独掌管天文历法的星官,无一不是聪明绝顶的“专业人才”。

  这也是苌弘求仕无门之后,转而以方术谋求进身之道的重要原因。也只有在这一领域,才会忽略你的血统和出身,只看专业素养,打破种种藩篱置身庙堂。

  杨华本身就对天文抱有不小的兴趣,以原有的业余知道,再加上这段时间苌弘的悉心教导,他已经勉强能够达到这个时代的专业水准了。

  作为“业内人士”,这场大会自然令杨华怦然心动,只是他这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于“酒”而已。

  剧烈的兼并战争之下,周室分封的数百国变成了十余国,原本分散的各类顶尖人才也云集于各大强国。

  魏国作为仅次于齐国的超级强国,对杨华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仅是从魏国商人那里了解到的零散信息,就已经令他很是神往了。

  天下这么大,他当然也想去看看。

  以前苦于囊中羞涩,他也只能想想。可现在就不同了,虽然大手大脚的花掉不少,可凭他对物价的认知,余下的钱也足够他周游天下了。

  可怎么出去呢?这个时代可没有帮你安排好一切的旅行社供他报名,也没有自驾游攻略供他参考,而且这还是个乱世,贸然走出去,谁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可是他现在能够抽身么?

  耕种的大事虽然已告一段落,但互助会社的融合才刚刚开始,农事稍停之后他还准备继续深挖潜力,将所有生活所需的手工业发展起来,让联合起来的五个村子在各方面都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

  各种各样的工坊建设、新村的预先选址谋划、各种制度的设定……如此种种,就算一整年呆在村子里,他也有忙不完的事。

  但他又能够放弃么?

  星官大会虽然五年一次,但以目前周室的情况,还能不能支撑五年都是个未知数。错过这一次,他未必会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盛会。

  更何况在目睹周王室的种种不堪之后,他愈加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以决定自己的行止和发展方向。

  魏国作为新崛起的超级强国,不仅拥有悍绝天下的武卒,更以财货众多而闻名,商业流通的发达再加上所处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理所当然的信息中心。

  要想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哪里能比魏都安邑更加适宜?

  左右权衡许久之后,杨华终于下定决心:去!

  这样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村里的事务只要安排得当,又有高石子、泰山和刻等人协助,他并不是必须留在村中,况且此去最多不过二十天,这点时间他还是能够抽出来的。

  表达了自己想要同去的意图之后,苌弘当然乐意之至。

  往年刘氏还会派出几名随从同行,此次他就只能带上一个老仆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华在天文方面的造诣并不弱于他,能有一个得意高徒可资炫耀,他怎么可能拒绝。

  杨华又将出发时间推迟七天,并建议改驾驶轻车为骑马,大大提高出行速度,可赶在大会召开之前抵达。这个时期的道路情况实在不堪,除了少数繁华的大城周围,其他地方多以坑洼不平的土路为主。

  秦统一后之所以不惜血本修筑直道,正是因为恶劣的交通状况无以支撑起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

  骑马出行的速度自然要比坐车好多了,随着马具的成熟,单骑独行已经开始流行开来,赵国更是以国家的力量推行胡服骑射。

  苌弘此时正值壮年,本身又六艺精通,参加杨华冠礼之时也骑过备有新式马具的耕马,当然知道杨华所言非虚,立即欣然同意。

  送走苌弘之后,杨华立即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后续事务的安排之中,就算他最终会离开周地,也总不可能带着这上千老小同行吧,给这些信任自己的村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摆脱困窘成了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6.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6.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