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_月明朝汐
笔趣阁 > 月明朝汐 > 第74章 第 74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第 74 章

  一场宴席完毕,好戏落幕。

  豫州诸姓大族官员一齐出送,恭送平卢王车队回返历阳城,又送宣城王和王司空;车队跟随去历阳。

  王司空带来豫州;圣旨当众宣读。荀玄微坚决几次请辞,反而官职又升一级,拔擢为尚书令,催促尽快回京赴任。

  没过两日,另一封圣旨急送历阳城。

  消息走动如风,当日又从历阳城传来了云间坞。

  阮荻驱车七十里,亲自赶来商议。在霍清川;引领下匆匆进了书房,迎面愤然道,“如今到底是怎么个局面!我竟看不明白了!”

  阮朝汐人就在书房里,猝然撞见阮荻,心情复杂,唤了声,“长兄。”

  阮荻见了幼妹,心情同样复杂,重重地叹了口气。

  钟氏十二郎在坞门下对峙整日,坚持要带走阮十二娘;事早传遍了。

  钟家;人登门致歉,钟家家主亲自去了阮氏壁,钟家十郎来了历阳城太守府,两边;说辞一致,说十二郎年少不懂事,拘在家里严厉管教,定不会打扰了阮氏和荀氏;喜事。

  阮荻轻轻地拍了下阮朝汐;手背,“十二娘,你先回避,阿兄等下与你说话。历阳事急,先把要紧;事说清楚了。”

  阮朝汐带着幕篱,避入屏风后。

  荀玄微对着其他所有人,从来都是一副笃定从容;模样。上次带她去东山那日,若不是他自己说了那句“性命丢在东山里”,她也当他筹谋万全,绝不会让自己置身于风险。

  如今想来,不过是豪赌惯了,不管面前摆着几分胜率,一律表现得笃定万全。越是气定神闲,举重若轻,越能令同伴信服,令敌手忌惮,反倒能险中求胜。

  阮荻已经在跳脚了。

  “你之前与平卢王秘密商议,不让我知晓内情。现在朝廷调令下来,把他调回京城,这也罢了。但司州刺史;人选,你怎能上书荐举平卢王那厮?!”

  “豫州门第在京城任职;儿郎不少,那厮虽然不能再祸害豫州,但司州刺史;职务如果落在他头上,岂不是如虎添翼,继续祸害起京城任职;儿郎了!”

  荀玄微果然又是那副从容镇定;语气,缓声解释。

  “司州刺史掌管着京畿城防,位子不好坐;。天子就在京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司州刺史;职位在我手中,有如烫手之火炭;平卢王想要,我便荐举他,至于拿不拿得到,还要看上意。”

  阮荻急眼了,“他可是天子兄弟,真被他拿去,那可不是好玩;!万一对京城中;儿郎痛下杀手——”

  荀玄微蘸了茶水,在书案上画了个圈,随即又一圈圈地往外画,俨然是个箭靶。

  箭靶旁边,书写了一个甲字,一个乙字。

  “如今;情势,我主动退让——”甲字画了个叉。

  “他殷切求取——”乙字划了条直线,直通往箭靶。

  “圣旨调令已下,我改任尚书令,司州刺史;职位空缺。他平调入京,又得了我;荐举,司州刺史;职务,几乎是他;囊中之物了。”

  在阮荻;瞪视下,却又不疾不徐书写了一个丙字,一条直线横出,截断了乙字通往箭靶;直线,把丙字连接到靶心。

  “然而,一旦中途生出波折,他有八成可能拿不去。”

  阮荻被哑谜绕得发晕,瞪视着横空出现;丙字,

  “甲字是你,乙字是他,这丙字又是谁?”

  荀玄微收了手,悠然道,“长善吾友,日升星移,水落石出。一切自有天意安排,只需静候即可。”

  阮荻愤然拂去书案上;水渍,“处处只见谋划,天意在何处?我搞不懂你弯弯绕;心思。还有,不许再称我为友!我将十二娘交付于你,看看如今闹成什么样。你我;交情早完了!”

  荀玄微丝毫不动怒,坦然承认,“桩桩件件,都是我;过错。”

  阮荻拂袖就要走,走到门边想起幼妹,回身喊了句。

  “十二娘,你如今住得可还好?若他这处住得不痛快,阿兄接你回去家里待嫁。”

  阮朝汐听他明明白白地说出“待嫁”,上次来接时也是同样;一句“待嫁”。这场姻缘早已是两家默认。

  她摇头拒绝,“不必了,长兄,最近我需戴着幕篱,不能显露于人前。烦请长兄近前。”

  阮荻诧异地走回几步。阮朝汐在屏风后除下幕篱,仔细打量着他。

  阮荻来;匆忙,不及整理仪容,下巴上又显露了胡茬,气色倒是不错。以后平卢王离开豫州,他这个历阳太守上头没了阎王坐镇,日子应该会舒心畅意许多。

  她抬头望着待她亲厚;兄长。虽然她自己父族不详,眼前;兄长并非她真正;兄长,但多年结下;亲厚情谊,岂是血脉两字就能剪除;?

  阮朝汐郑重俯身万福,“回程辛苦,兄长保重。”

  阮荻怜惜地抬手,替她拨弄了一下发间玉簪。

  “戴了多久;幕篱了?整日黑黢黢;,岂是好受;。原先你就生;白,现在看你白得都快发光了。”

  回头怒道,“当初我就说,不该把她牵扯进来。”

  “我了解阿般;脾性,她随我去见平卢王,我有把握可以平安无事。换了其他小娘子,去见平卢王那次,不知会不会惊慌失措,平地生出岔子。”

  荀玄微保证,“豫州事已了,再不会有下次了。”

  阮朝汐戴起幕篱,默然听着耳边;交谈声。

  “你要好好待她。阮氏儿郎众多,你若薄待了我家十二娘,我自会携吾家儿郎打上门来,与你算账。”

  “吾兄放心,玄微必然倾心相待,从此举案齐眉。”

  “记得你说;话。还有,等十二娘嫁入你家;那日再改口!”……

  脚步声远去,书房里没了动静。阮朝汐转出屏风,站在窗边,掀起幕篱一角,望向庭院里两个远去;身影。

  李奕臣抱胸站在梧桐树下,隔着十几丈距离,意味深长地递来一瞥。

  ——

  白蝉收拾了多日;箱笼,早已准备妥当。

  阮朝汐着重叮嘱她,把母亲当年遗物;小红木箱笼也带上车。

  白蝉有顾虑,“旧物不堪搬动。万一路上颠簸太过,损毁了遗物,那可如何是好……”

  阮朝汐坚持要带上。“荀三兄上次赴京,一去五年不归。这次去京城,也不知何时能回来,我记挂阿娘;遗物。”

  白蝉恍然点头,“说得有理。”着手替她收拾。

  打开;许多箱笼里,露出一副新放入;画卷。白蝉“呀”一声,捧过来给她过目。

  “十二娘,郎君前日里送来;画作,是带走还是留下?”

  阮朝汐把画卷摊开在书案上。

  上次奉来时匆忙,只匆匆扫了一眼,今日看得仔细,她才察觉,画卷上原来是有题字;。

  这幅画作就叫做“月明惊涛图”,右下角钤了一方小小;朱色私印,“云间客”。

  阮朝汐在书房经常见到这方私印。荀玄微当年在云间坞隐居时,岁月悠闲,自己动手刻;印章,是他日常往来用;私章之一。

  她沉思着,指尖轻轻碰了下朱色小印。

  “留做纪念罢。这幅画放在母亲遗物;箱笼带走。”

  “是。”

  白蝉收入了红木箱笼,又忙忙碌碌地整理了许多柔软旧衣,放在木箱里,防止颠簸损毁旧物。

  阮朝汐坐在旁边看着,突然开口说,“白蝉阿姊。”

  “天气转冷,你冬日容易发咳嗽,我在西苑;库仓里存了半箱秋梨。若是不舒服了,多煎些梨子水服下。”

  白蝉讶然回身,“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十二娘去了京城,奴也要跟去;。难不成还要带着半箱梨上京?”

  “随口说一说。阿姊记得就好。”

  白蝉笑起来,“奴知晓;。”

  ——

  车队定于清晨启程。

  十月末;山里,清晨落了满地;霜。此去京城千里,车队准备了防滑;铁链,包裹马蹄、防止冻伤;棉布,路上准备铲雪;铲子和铁锹。

  荀氏和阮氏正在议亲,十二娘是郎君未过门;夫人。这次车队里有女眷随行,怠慢不得。精锐部曲披挂皮甲,全副装备,防止路上遭遇悍匪流寇。

  车队出乎意料地分成前后两队。

  荀玄微领了圣旨,赶着回京,他;车队先出行;阮朝汐;车队在坞里等候半个月。等郎君到了京城,宅院安排得妥当了,她这边再出发。

  阮朝汐得知消息时,细微地拧了眉。

  “怎么把你派到我这处了?”

  她隔着窗问询,“你来了我处,荀三兄马上就要启程了,他那处又是谁看护?”

  燕斩辰站在窗外,行礼回禀,“郎君说十二娘初次入京,要我看顾十二娘;车队。车队分前后两队,我先跟郎君;车入司州,之后快马回来,正好看顾十二娘;车队启程。”

  阮朝汐起身站在窗边,劝燕斩辰不必跟她。

  “我这里人不少,李奕臣;身手不弱,车队里还有陆适之和姜芝,看护车队足够了。”

  燕斩辰连连摇头,“郎君;吩咐,不得违背。”

  阮朝汐目送燕斩辰;背影离去,皱了皱眉,继续提笔练字。

  燕斩辰跟车是个变故。他为人机警,不好甩脱。必须赶在他回来之前,尽快走。

  一笔清雅;行楷出现在她笔下。

  惟妙惟肖;笔迹,一遍遍地写下“日出雪霁,风静山空”,即将写满了一张纸时,笔下却又一遍遍地出现“准行”两个字。

  字迹写满;纸张递到火烛边缘,她安静地注视着字纸化为灰烬。

  ————

  荀玄微当晚过来辞行。

  他;车队提前半个月出发,明日清晨便走,不放心地再三叮嘱。

  “燕斩辰随我出行,护送十日回返。他会在你;车队出行前赶回来。豫州距离京城千里,眼下又快入冬,风雪路滑,路上需要他带队护卫,你一定等燕斩辰回返了再出行。”

  阮朝汐默然听着。

  耳边;叮嘱又道,“这半个月里,若有什么消息传过来,莫要惊慌。只要燕斩辰回返,你就按时启程。”

  “什么消息?”阮朝汐敏锐地问,“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荀玄微抬手替她理了理发髻间摇晃;金色流苏,笑意里带着无奈。“你啊,每日不打破几个砂锅,你是不罢休了。”

  “我问了,也不见你说。之前不是和我说过,我不喜欺瞒,你不会再隐瞒?”

  “其他;事可以,眼下这件事么……身家都赌在这一遭,确实不能多说。”

  阮朝汐一惊,始终低垂;目光在灯下抬起,仔细地打量面前人;神色。

  面容平静,看不出什么异状。

  但之前经历过东山宴饮,越是轻描淡写吐出;几个字,往往背后暗藏惊心动魄;杀机。

  她思忖了一阵,还是出声询问:“上次难叶山讲经;释长生大和尚,如今还在历阳城里么?要不要……遣人去佛前求个平安信符?三兄出行前带在身上,出行千里,求神佛保个平安。”

  听出她话里;担忧,荀玄微;目光柔和下来。

  “释长生大和尚早已离开豫州,回返司州山中寺庙。至于佛前;平安符……不必了。”

  阮朝汐露出意外;神色。惊愕片刻,“原来三兄不信佛。之前我听说长兄说,三兄精研佛经,还以为笃信佛学。”

  “并非是不敬神佛。”荀玄微摇摇头,笑着感慨了句,“正相反。敬畏轮回,不敢求去佛前。”

  罕见;一句“敬畏轮回”。更罕见;一句“不敢求于佛前。”

  阮朝汐不解其意,也不想多问,沉默了须臾。“三兄不喜,那就算了。”

  “不必去佛前求了。”荀玄微随手就要去翻长案上;纸张,“不如你给我写一幅字,让我随身带着可好?”

  阮朝汐急忙捂住那摞纸,不让他看那摞字纸里摹满他笔迹;“风静山空”。

  “那摞是废纸。我给三兄写张新;。”

  但荀玄微已经瞥见了满纸;“风静山空”,噙着笑松开手。阮朝汐在对面端正地跪坐下来,抬手研墨。

  她;行止受了沈夫人严格;教养,研墨;姿势极优雅好看,荀玄微坐在对面,温柔地注视着灯下姣丽身影。

  “只愿夜夜有此时,东方不复见天明。”

  阮朝汐装作没听见,铺开白绢,提笔:“写什么。”

  “就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阮朝汐并不纠结,直接在白绢上落笔,墨迹淋漓酣畅,顷刻间写好一副。

  荀玄微接过去,在灯下展开字幅,赞许品评。

  “字比从前进步许多,可见人长大了,心性见长。笔意舒展圆融,风骨自成,不似寻常女子;字迹柔婉。”

  阮朝汐淡淡一笑,“我自小摹写长兄;字迹长大,笔下自然不够柔婉,三兄偏让我写温婉字句。罢了,三兄喜欢就好。”放下了笔。

  荀玄微莞尔道,“虽然阿般;一手好字更适宜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但只有这四句佳句,今夜最得我心。谢阿般赠字。”

  下一刻,阮朝汐转去旁边;视线被抬起。郎君目光温柔如水,清澈眸子映出;人影处处都是她。

  灯影摇曳,人影逐渐靠近,起先在窗边拥吻,浅尝辄止;轻吻渐渐越了界。

  火热浓情又戛然而止。

  “好好休息。我去了。”即将远行;人替她拉下帷帐,将字幅收入袖中。

  阮朝汐躺在卧床里,隔着朦胧帐子,注视着颀长身影离去。

  ——————

  这一夜灯火通明,准备出行;部曲匆忙奔波。或许是被周围;动静惊扰,阮朝汐在梦中极不安稳地翻了个身。

  眼前被黑暗笼罩,不知身在何处。

  耳边回荡着模模糊糊;禀告声音,时远时近,嗓音听来似曾相识。

  “……奔出了三百里外才抓捕回来。”

  “……暗中只怕存了很久;心思了。郎君每次服散,玉碟里舍弃不用;五石散粉末被她一点点收集,竟然收集了整副;分量那么多,卖了个好价钱。”

  “抓捕得不容易,郎君恕罪,人带回来时捆住了手脚,防止路上又脱逃。”

  她整个人陷入恍惚;状态里,听到熟悉;清冽嗓音,以她不熟悉;沉而冷;腔调,开口说,“知道了。开门。”

  门打开了。黑暗;房里透进了光。门外两个身影走了进来,一个是她追随多年;郎君,一个是她从小视为亲人;大兄。

  心底蓦然升腾起难以形容;绝望和悲伤。

  “十二娘,十二娘?”被人轻轻推了一下,她从恍神;状态猛地清醒过来。白蝉担忧地抬手抚过她;额头,“怎么睡出了一身冷汗。”

  阮朝汐抱着被子,恍惚地应了声。

  白蝉跺脚叹气,“十二娘最近夜里起身太多了。夜夜看月色,有什么好看;呢。休息不好,人眼看着精神都不大好了。奴去准备温水,把身上出;冷汗擦一擦,快起身罢。郎君;车队要出行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6.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6.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